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也许是自家孩子顺眼,做了这么多年不太为人熟悉的内贸险,总觉得如果够踏踏实实做下来,这是一个兼顾经营效益和政策作用的好东西,用北京话叫做既有里儿,又有面儿。下面就根据这些年的体会,从规律、模式、市场和政策作用几方面随便谈谈。

首先,内贸险是保障的是围绕贸易应收账款或预付货款产生的信用风险,它有一个天然的风险防控优势,我把它叫做风险敞口自我调控机制。举个简单的例子,供应商(被保险人)向制造商(买方)销售零部件,账期2个月,制造商的产品销售越好、经营风险越低,采购量也就越多、风险敞口相应越大,反之制造商产品销售下滑、经营风险上升,采购量和风险敞口也会相应的下降。特别随着信息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越来越普遍采用以销定购的采购模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订单预测排产采购,这个“风险敞口自我调控机制”就愈发明显。我们发现很多内贸险项下的赔付案件,在买方经营好的时候,采购量很大,保险公司收到了大量的低风险保费,随着买方业务变差,采购量逐步变小,最后一笔货款即使导致了赔付,也要远远低于此前风险敞口。

其次,内贸险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信用风险管理。内贸险是一种依托被保险人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实践证明百十人的保险团队通过一千家左右的被保险人,能够管理四五万家买方企业的贸易信用风险。在地域广阔、结构复杂、快速发展的中国,实体企业依托专业优势,对信用风险有着非常朴素的判断和有效的管理,毫不逊色于庙堂之上,看着财表、要着抵押的金融机构。例如,某知名体育品牌商ERP系统能够精确掌握经销商卖出的每一双运动鞋,分析经销商的库销比、存货结构和现金流,某医药品牌商会根据某一地区产品学术带头人动向及时调整对医药和经销商的销售政策,某煤炭贸易商的销售人员会及时从民营钢厂财务人员掌握企业的付款紧张程度。

第三,中国信用风险局部在存在估值洼地 国内外提起中国企业的信用风险动辄就是法律不健全、信息不透明、诚信缺失,这几年连“刚性兑付”、“国企信仰”都被打破,就更是风声鹤唳。但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价值其实被严重低估,他们普遍杠杆率不高(因为很难借到钱),但又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和灵活的机制,信用价值不应局限在报表上的净资产(一般都有多分报表),还应包括企业家的聪明智慧、管理层的吃苦耐劳,但这份信用价值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体现,就像有些中国家庭,平时能省就省,但遇上孩子出国、家人生病或至亲急需那绝不犹豫(不知这个比喻对不对)。总之,由于中国企业信用价值的“估值洼地”,造成在欧洲信用保险的费率以万分之几计算,国内平均是千分之几,就这保险公司还不敢接。信用保险费率是按每一笔交易贸易额,假设账期是2个月,千分之三的费率就相当于1.8%的年化风险溢价,对于事前只需出具一张保单、管理成本较低的保险公司来说,控制好了是能够实现很好的经营效益。

第四,中国的内贸险市场空间巨大、规模快速上升,有较为宽松的优质业务筛选空间。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特色,上下游各环节信用交易叠加造就了巨大的内贸险市场潜力。以投保内贸险企业较多的手机产业为例,从原材料到零部件、零部件到手机代工、手机代工到品牌商、品牌商到分销渠道、分销渠道到零售商,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投保需求,所以内贸险的理论市场规模上是超过GDP的。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逐步进入信用交易时代,原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保兑仓、带款提货等交易方式正逐步被信用交易代替,内贸险潜在市场规模仍处在快速上升期。还有就是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对更为科学的信用保险需求和理念,我们从业人员发现金融危机、三期叠加等每次风险波动后,都会带来更多优质业务需求,帮助保险公司化解前期损失,修复经营状态。

最后,在我国政府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内贸险在诸多领域有很强的政策性作用,以下是业务实践中已经涌现出的几个具体案例:一是通过支持上游供应商的信用销售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银行没有资产抵押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但很多实体企业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出成熟中小企业的信用销售模式;二是支持上下游协作打造产业链优势、促进扩大内需,从手机、互联网电视、共享单车等案例可以看出,通过上游零部件、中游制造和下游销售的协作配合,能够大幅压缩产品成本,激发市场需求,快速推进创新产品或模式的推广;三是应收账款保险与资产证券化对接,可以支持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出表,服务调结构、降杠杆;四是用市场手段定向服务相关政策的实验和推行,例如支持大型农资贸易商向农村互助性经济组织赊销化肥种子,预付款采购农产品。内贸险在政策性作用方面的优势在于成本低、靶向强、风险可控,通过政策导向快速调动实体企业(被保险人)与目标对象(买方)开展信用交易,用经验丰富的被保险人代替政府对目标对象风险有效筛选甄别,而且贸易背景有效降低了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这些年有关部委多次提及对内贸险的政策支持,例如2015年保监会、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和服务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保险公司要用好中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奖励政策,积极拓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但总体感觉大家对内贸险的产品内核、政策作用和效果发挥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定位,还是将其与担保、保证保险和小额贷款没有清晰的区分。

还有一点我至今也没想太清楚,在这里就随便提一句吧,按照当前时髦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内贸险项下积累的大量企业交易信息的也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可以运用于银行保理、资产证券化、企业信用分析、实体经济预测等多个领域。

尽管说了这么多内贸险的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从2007年多家内外资保险公司试水至今,这个业务和产品始终未能发展起来,保险机构的总体经营效益也不太乐观,很让我们这些从业人员感到汗颜,这其中既有历史阶段性问题、也有内在机制性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聊吧。

话题:



0

推荐

田野

田野

6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国内信用保险从业十年,专注国内信用保险市场研究、业务模式、风险评估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6篇